期刊简介
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小儿外科专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充分报道中国小儿外科学科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促进中国小儿外科学科的发展。本刊读者主要为从事小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及外科、儿科、产科有关人员。本刊辟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会议纪要、研究报告、技术革新、病例报告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3-30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158/R
邮发代号: 38-1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64
-
1965
-
1966
-
1980
-
1981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006
- 国内刊号:42-115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小儿外科专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充分报道中国小儿外科学科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先进理论、新兴技术和前沿成果,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促进中国小儿外科学科的发展。本刊读者主要为从事小儿外科临床、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及外科、儿科、产科有关人员。本刊辟有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会议纪要、研究报告、技术革新、病例报告等栏目。
1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
2 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英文摘要可略详,摘要需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3 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具体要求可参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
3.1 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3.2 统计学符号 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3.3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3.4 文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3.5 数字用法 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3.6 数字出版信息 标注数字对象标志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DOI可标注于论文首页地脚,以“DOI”作为标志。除转载和消息类稿件外,其他文章均需标注DOI,DOI标注于每篇文章首页脚注的第1项。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各期刊编辑部为决定刊载的论文标注DOI。
参照IDF编码方案(美国标准ANSI/NISO Z39.84-2000)规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标注规则如下:“DOI:统一前缀/学会标识.信息资源类型.杂志ISSN××××-××××.年.期.论文流水号”。即:“DOI:10.3760/cma.j.issn. ××××-××××.yyyy.nn.zzz”。
对于优先数字出版文献,在期刊印刷版该文首页地脚部位应注明其数字出版日期和数字出版网址。
3.7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献DOI号可著录在该条文献最后。
4 临床试验注册号 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声明(http://www.consort-statement.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
5 统计学方法 尽可能详细描述,建议补充有关统计研究设计、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等具体要求。
6 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 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7 投稿方式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接收纸质来稿,稿件需经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http://www.cma.org.cn/ywzx/index.html)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投送,注册为作者后选择目标期刊,阅读本刊稿约,下载并填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寄至本杂志编辑部。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
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8 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
(1)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
(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
(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
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
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贲门失弛缓症一例
患儿男,4岁.因EA术后4年,反复食管梗阻2年就诊.患儿生后诊断为EA(Ⅲ型),于生后第2天行食管端端吻合术,术后患儿出现吻合口狭窄,定期给予食管扩张,患儿可进食半流质饮食.2年前患儿突然出现进食固体食物后呕吐,行胃镜检查示吻合口下方有一狭窄环,可见固体食物梗阻于此,将固体食物取出后好转,之后反复出现食管梗阻.2d前患儿再次出现进食丝瓜后呕吐来我院,给予禁饮食后自行缓解.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
作者:李香;张蕾;刘超;孙皓;孙超;周琦 刊期: 2017- 07
-
小儿腹部术后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讨
1970年1月~1977年12月的八年中,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肠套迭、粘连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及肠旋转不良等急腹症共1,536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及腹腔残余感染的有147例.......
作者:宋育麟;张雄英;江泽熙 刊期: 1980- 04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小儿手掌、腋窝和足底多汗症
目的评估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掌、腋窝和足底多汗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60例多汗症小儿患者经电视胸腔镜行双侧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14.8岁(10~15岁).术中均用电凝钩烧灼切断胸2或3交感神经干.结果全组60例术后手掌和腋窝多汗症状全部消失,其中45例伴随的足底多汗症状也同时消失,另15例减少,有4例出现转移代偿性多汗.......
作者:涂远荣;李旭;林敏;赖繁彩;陈剑锋;叶建刚;代祖建 刊期: 2006- 07
-
非体外循环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
目的介绍及推广一种闭合房间隔缺损的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手术方法.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房间隔缺损患儿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8个月~16岁,其中8个月~1岁共11例,1~5岁共18例,5岁以上17例,体重8.5~35kg,房间隔缺损直径8~25mm,均为继发孔中央型.全组均在全麻下经右胸壁第四肋间小切口入胸.通过食管超声术中监测各切面房间隔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相应大小封堵......
作者:应力阳;张泽伟;高展;李建华 刊期: 2008- 04
-
小儿麻痹症后遺症的外科治疗(綜述)
小儿麻痺症后遗的肌肉麻痺,常造成病儿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残废,影响共身心的正常发育.其外科治疗问題是复杂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法很多,但疗效确实者不多.......
作者:何应龙 刊期: 1965- 03
-
人工髋支撑关节治疗Perthes病
我院于1992年8月在国内首先应用人工髋支撑关节治疗Perthes病,使病损股骨头避免负重,恢复髋关节活动,使股骨头得到修复.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建新;刘桂清;王少卿;王孟滨;秦继英;朱根祥;曲敬;高强 刊期: 1995- 02
-
漏斗胸的微创手术矫正治疗现状
漏斗胸(pectuxexcavatum,PE)是常见的胸廓畸形,估计发生率约为1/300~1/1000.本病病因不明,发病多认为属肋软骨、胸骨异常过度增长所致[1].男女之比4:1.PE胸廓畸形生后即可发现,90%在1岁内确诊.畸形程度不一,轻度PE可通过运动锻炼、姿势训练以及外支架矫正,重度PE需外科手术矫正.PE畸形呈进行性加重,多数在青春体格发育开始后进展加速,出现胸背痛、乏力易疲劳、运动耐......
作者:高亚;李恭才 刊期: 2005- 08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诊断在手术选择中的意义
作者将66例新生儿坏死性肠炎分为两组.A组30例经保守治愈,X线表现为肠管普遍胀气或少气,肠管形态欠规则,肠间隙增厚,少量肠壁积气,24或48小时复查肠胀气减轻等.B组33例经手术或尸检证实均有肠坏死,X线表现为广泛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管扩张进行性加重,腹腔渗液增多,肠间隙明显增厚呈洇纸状,肠内气液面增多、气腹等.作者认为出现B组X线表现时应尽早手术.......
作者:王万通;关立夫 刊期: 1990- 01
-
病灶清除术治疗小儿髋关节结核疗效总结
本文总结了我院1955至1983年间81例小儿髋关节结核.连续随访10年以上者达总例数的61%,其中包括随访28年以上的31%.根据随访结果,本文重点介绍了小儿髋关节晚期全关节结核的处理意见.......
作者:臧安长;陶舜;朱玉奎;戴祥琪 刊期: 1987- 03
-
改良成雪橇状硬膜外麻醉穿刺针在腹腔镜下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
我科于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应用改良成雪橇状硬膜外穿刺针并配合应用硬膜外导管行腹腔镜小儿斜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04例,发现其具有明显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宏志;邢茂青;刘强;鞠海珍;张启龙;汤鹏飞 刊期: 2010- 07
动态资讯More >
- 1 小儿尿动力学检查在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2 克氏针留置法治疗骨囊肿
- 3 产伤引起的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
- 4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 5 对称性胸腹联体畸形分离术1例报告
- 6 感染性休克引起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 7 胫骨旋转成形术
- 8 治疗嬰儿瘫严重躯干和骨盆畸形的临床体会
- 9 浙江地区正常男童血清抑制素B水平的初步研究
- 10 β-catenin在硬性纤维瘤中的研究进展
- 11 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特征:组织学、血管造影的研究
- 12 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几点体会(附24例术后近期观察)
- 13 Ⅰ期食管替代术治疗新生儿期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
- 14 治疗小儿大面积撕裂伤的改进(附8例报告)
- 15 婴儿阑尾盲肠多重套叠并急性阑尾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 16 痉挛性脑瘫周围神经及骨骼肌亚显微研究的临床意义
- 17 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
- 18 小儿恶性实体肿瘤化疗的临床毒副作用
- 1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幽门肌的病理观察
- 20 儿童创伤性膈肌破裂并尿胸